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教育生态,其应用场景已覆盖教学、管理、评价等全流程,并呈现出以下核心特征: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重塑教育生态,其应用场景已覆盖教学、管理、评价等全流程,并呈现出以下核心特征:
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近日,省教育厅印发《海南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启动实施海南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三三”进阶工程(即学校智能建设“智能设施建设-学科教学融合-特色项目孵化”三步进阶、教
“我们要让青少年从小建立对人工智能的科学认知,培养既懂技术、又明伦理的‘未来公民’,为国家储备科技创新人才火种。”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力争将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打造成全国标杆,真正让数字技术赋能每一位师生。
今年初,由安徽省教育厅指导,安徽大学联合在皖高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运营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正式上线。课程由“1+M+N”体系构成,其中“1”为AI基础知识,“M”为“AI+学科”,“N”为“AI+产业”,以此将学科前沿理论、产业实践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既能
为了使广大师生更好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大师进行面对面文化交流和思想的深度沟通,同时强化图书馆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播的功能,我馆将与教务处共同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大讲堂图书馆人文文化系列讲座第三十六讲:中国非遗在世界——锯琴。
英国艺术家布里奇特·莱利(Bridget Riley)——欧普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者之一。她的作品是视觉心理学和光学的实验。它们利用几何图案、对比和排列,在观众视网膜上制造出闪烁、抖动、运动的错觉。
最新数据速览2025年9月,福耀科技大学(简称“福科大”)迎来第二届本科生,全校在校生规模已达1 800人,较首届扩招30%。 教育部刚公布的《2025全国本科就业蓝皮书》显示,福科大首届毕业生7月毕业,9月签约率92%,平均起薪9 800元/月,高于全国新建
西湖大学最近推出了两个能改变学术审稿节奏的工具,专门收纳AI生成论文的AIraXiv开放预印本平台,以及能模仿人类专家思考逻辑的AI审稿系统DeepReview。
2025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9 月的新学期,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陆续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意味着,「AI 教育」正从国家战略层面稳步落地,逐步融入基础教育现场,成为孩子们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从智能体开发的实验室,到系统化设计的讲台,再到语音技术探索的课堂,北京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从实践体验、到应用设计,及至创新创造,呈现阶段性教育原则,具备前瞻性、全局性,开启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先河。但同时北京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也映照出当前AI通识教育的困境——AI师资不
今秋开学,北京1400余所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全市183万余名中小学生全面覆盖。那么,这门课都学什么?由谁来教?课程怎样安排?学习效果又如何评价呢?
武汉理工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作为联合牵头单位,联合全国多所高校,已经在2023年和2024年秋季学期,开设了两期《碳中和技术》本科生通识课。该课程探索了“多校联动、同城线下、异地线上”的新型教学模式,联合全国多所高校参与“课程设计-大纲编写-排课组织-在线授
2025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9月的新学期,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陆续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意味着,“AI教育”正从国家战略层面稳步落地,逐步融入基础教育现场,成为孩子们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2025年秋季学期伊始,北京市1400余所中小学将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实现全市183万余名中小学生全覆盖。这是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标志着首都基础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方面
9月10日,2025年服贸会在京开幕。众多成果中,一批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的创新场景集中亮相。当天,央视《新闻直播间》进行了7分钟的现场连线,通过北京、重庆两地协调,生动报道重庆渝北实验小学双师课堂的教学实践,展现了教育科技从展会走向校园的落地成效。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演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须借助新技术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挖掘、阐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本科通识课美育教学领域,人工智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重构教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鲤鲤,“大美汉字”课程负责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孙晓云,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闻羽,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
近日,“智启未来·东城区中小学AI通识第一讲”面向全区中小学播出,全区12万中小学生线上观看课程。“第一讲”的播出标志着东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实现全员覆盖、全链条推进。
9月5日,“大美汉字 中华根脉: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首届实践成果展”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大美汉字”通识课程修课学生、课程教师以及课程指导专家的书法作品121件。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鲤鲤,“大美汉字”课程负责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南大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孙晓云,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闻羽,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